该如何缓解妈妈们的“军训焦虑”?-专家顾问-人民快报小记者
当前位置:首页>专家顾问

该如何缓解妈妈们的“军训焦虑”?

时间:2022-08-29   来源:东方网

       本周,杭州大部分初、高中陆续开始新生国防教育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“军训”正式开始了。随着军训大幕的拉开,“军训需要带哪些东西,不能带哪些东西”的话题,再度成为家长圈里讨论的重点。杭州观成实验学校在军训通知的最后发出了一条特别提醒——“严禁携带焦虑的妈妈!”(8月25日,钱江晚报)

  神兽归笼,普天同庆。但如果是幼升小、小升初、初升高的“转折关头”,很多家长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。

  对于军训,不少家长心有千千结,一方面希望孩子能通过军训吃点苦,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吃不了苦。军训期间,各校都会三令五申不得带零食,并保证不会饿着孩子。可老师们总能从学生行李中找到各种吃的,多半是家长塞进去的。此外,还有家长实在放心不下千方百计地想看孩子一眼,甚至有乔装打扮混成“教官”进现场的,令人哭笑不得。

  可怜天下父母心。家长的担忧可以理解,但还是应该学会放手。现在的孩子,在相对优渥的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,大多没怎么吃过苦,导致不少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,意志品质更是严重不足,而军训无疑是弥补“短板”的极好契机。一旦家长来“打岔”,就会影响军训的教育效果。其实,孩子们的可塑性非常强,在一个有同伴互助的大环境下,只要坚持几天,自然就能学会适应,甚至发生“脱胎换骨”的变化。

  家长的“军训焦虑”固然不足取,但学校在引导的同时也要自我反省,把军训做得更有价值、更有意义。军训当然要吃点苦,但如果只局限于站军姿、走正步,未免有失僵化乏味。尤其是一些校园避暑环境不太理想的学校,高温之下极易发生中暑之类的事情。事关孩子身体健康,家长怎能不担心焦虑?不仅如此,基本雷同的军训模式,让很多学生也产生了审美疲劳,视之为鸡肋,屡屡被吐槽,亟待变革。

  军训是一种特殊的教育,如何充分发挥军训的育人功能,学校也需要“特别提醒”,适当转变观念。军训被赋予增强体质、磨砺意志、改变气质、强化团队意识和规则意识等美好愿景,但学生毕竟不是军人,只有增加更多新颖有趣的内容和形式,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得到锻炼,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,进而达到教育目的。因此,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军训改革,着力改变模式陈旧的军训面貌,在课程、学时、形式安排等方面作出更灵活的安排。

  “穷则思变”,正是看到了军训的尴尬处境,近年来不少学校纷纷尝试“变脸”:有的增添了游泳接力比赛;有的搞起了“战狼式”军训;有的把各式各样的消防车“请”进校园让学生登上云梯亲身感受……

 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不少学校会在军训时开展急救知识技能培训。“国防教育不仅是军事素质的训练,更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环节,要学会齐步走学会叠被子,也要学会如何在紧急情况下救助他人,有可能挽回生命。”杭十四中副校长夏峰平的一番话,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。如果军训能增添上述这些有趣有料的内容,家长们还会焦虑吗?

  “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”。在瞬息万变的时代,军训不能固守踢几天正步、教学生服从的窠臼,必须与时俱进,力行改革。至于具体如何实施,只要坚守教育的初心,完全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。

(蒋宇骏)


(责编:张加会)